大卖场式微 超市集体转舵
来源:北京商报
当大卖场模式已难以走通,大卖舵亏损中的场式超市业态开始寻求转舵。2月6日,微超北京商报记者整理9家超市企业的市集业绩预告发现,6家企业出现净利润亏损情况。体转过去的大卖舵一年里,、场式、微超等企业选择关停部分门店,市集、体转等企业则进一步谋求线上业务的大卖舵增长。分析指出,场式大卖场模式已难以走通,微超深耕某一市场并主打小型生鲜超市或将成为新的市集增长点,而的体转融合发展也将决定企业能走多远。
最高亏损27.4亿元
有企业选择退出
2022年,超市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截至目前,已有9家超市上市企业发布业绩预告。这9家超市企业中,永辉超市、中百集团等6家出现经营亏损情况,家家悦、、(原华联综超)3家企业实现盈利。
亏损的企业中,永辉超市预计亏损尤为突出,达到27.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亏12亿元。人人乐预计亏损4.8亿-5.3亿元,中国顺客隆预计亏损约0.26亿元,两家企业的亏损情况同比均有所减少。
步步高、中百集团则出现亏损扩大的情况。公告显示,2022年步步高预计亏损13亿-19.5亿元,相比去年亏损的1.84亿元,亏损至多增加18亿元;中百集团预计亏损至多3.4亿元,亏损相比去年增加3.18亿元。则由盈转亏,预计亏损约1.35亿-1.75亿元。
在盈利的三家企业中,家家悦2022年净利润预计为0.35亿-0.52亿元,相比2021年亏损2.93亿元转亏为盈;三江购物预计实现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增长72.52%;创新新材(原华联综超)预计实现净利润10.2亿-11.2亿元,同比增加461.99%-497.48%。
对于实现盈利的原因,家家悦在公告中指出,2022年度公司适度控制开店速度,不断提升开店质量,关停了低效门店,保持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三江购物则表示,业绩预增主要系公司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各超市企业在上下求索之时,也有企业选择抽身离开,转向新的行业。创新新材实现盈利主要是由于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完成资产交割,主营业务由原来“超市零售”变更为“铝合金及制品研究开发和生产加工”。
关店止损
深耕局部市场
在多个亏损企业的公告中,门店歇业、行业竞争加剧的原因被多次提及。永辉超市、利群股份指出,报告期内较多门店短期暂停营业,客流量下降。中百集团、人人乐还表示,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快速线上迁移、电商的发展带来渠道的多元化等因素也给门店带来了冲击。
面对新的挑战,超市企业试图控制扩张速度,深耕局部市场。步步高在报告期内进行战略调整,除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外,自四季度起,通过关停并转从四川市场全面退出,江西市场大幅收缩至新余、萍乡、宜春三地;湖南、广西两省也同步关停并转低效亏损门店。同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永辉超市在2022年至少关店28家,这里面包括其在2021年新开出的几家仓储店。中百集团于2022年12月31日发布公告表示,由于门店亏损且扭亏无望,决定关闭位于武汉、荆州等地的5家仓储大卖场。
零售专家胡春才表示,不同于以往讲究规模、体量,如今超市企业扎根于某个区域,通过与当地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才能与电商相较量。“企业的业绩表明,随着商圈越来越小,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没有足够的客流支撑,亏损的态势难以逆转。”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认为,大卖场这一类业态和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已无法相互适应,未来超市业态能够发展得好的应是布局在社区周边的小型生鲜超市。“如今消费者消费习惯转变,场内大面积陈列的商品卖不出去,租金等成本支出无法减少,优势成为了包袱。”
加大科技投入
线上线下融合
在控制市场规模的同时,在新消费崛起、电商进一步成熟的影响下,不少企业正加大科技投入,谋求数字化发展。永辉超市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以生鲜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平台”的战略定位。据悉,2022年永辉超市科技投入约7亿元。该投入似乎已产生一定成效,2022年永辉超市线上业务销售额增长21%,亏损4.4亿元,较上年减亏4亿元。
预计2022年净利润转亏为盈的家家悦同样选择加注线上渠道,进一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家家悦通过美团等第三方平台及家家悦优鲜平台提供到家服务的门店达到511家,比年初增加了60多家。门店线上销售占比约4%,线上销售和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80%。
中百集团曾在2022年半年报中表示,已全面完成数据中心、智能供应链等一期项目的收尾检视优化,完成仓储超市大小业态融合信息系统切换,智能供应链项目已上线45家仓储门店。此外,人人乐推出的人人乐到家平台、三江购物旗下转型升级的新零售门店都表明,超市企业的数字化探索迫在眉睫。
随着行业加快洗牌,超市企业想免于淘汰,离不开数字化与科技投入。胡春才指出,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商品配送效率,能一定程度缓解经营压力。长远来看,线上平台业务与实体店经营的有机结合,亦将极大提升超市企业的竞争力。
胡春才还表示,消费升级的确定性同样是超市未来发展的重点。“消费者需要一个到店的理由。店内的体验感,其实源于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即消费者可以通过到店购物追求更好生活的确定性,这也恰恰是电商平台所无法提供的,实体商超的优势内容。”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胡静蓉
(责任编辑:综合)
-
每天,总会有几辆装载集装箱的卡车从出发,赶往350公里外的桥下镇,车上装的是“大米”形状的塑料颗粒,它们产自中东、美国等地。这些塑料颗粒在进入小镇后,会被熔入各种形状的机器模具中,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 ...[详细]
-
本报记者 黄 鑫继OPPO Find N和荣耀Magic V之后,4月11日晚,vivo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X Fold。至此,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基本入局折叠屏赛道。2021年被称为“折叠屏元年”。市场调 ...[详细]
-
根据日本总务省数据,截至去年10月1日,包括在日本外国人在内的全国总人口约为12550万,比上一年减少64.4万,幅度为1950年开始统计以来最大。日本全国47个一级行政区中,有46个出现人口减少,仅 ...[详细]
-
趣店:或逐步终止信贷业务,推出新的即食食品业务,可能因此蒙受损失
美股公司4月14日晚公告,推出一项新的即食食品战略业务计划QD Food)。据其,趣店于2022年3月试行这一业务,相关产品目前在深圳有售,计划将新业务扩展到中国其他城市。截至2022年4月13日,已 ...[详细]
-
周延礼:加快制定数字金融标准规则 所有经营活动必须依法纳入监管
“要加快制定数字金融标准规则,进一步推出符合我国国情、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9月1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科创中国”第五届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上表示。周延 ...[详细]
-
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5%
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6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2.3%、2.3%和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 ...[详细]
-
意大利足球界或将迎来首位中东投资者。继切尔西进入出售竞标阶段之后,时隔十一年再次接近意甲冠军的AC米兰也面临易主。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来自中东的资产管理公司Investcorp已经进入了购买意甲俱乐 ...[详细]
-
【聚焦:如何破解乡村人才之“渴”?③】就业培训真不少 想要深造却不易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辽宁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一大批在岗、返乡农民工因此受益,但记者采访发现, ...[详细]
-
康基医疗11月21日斥资约591.67万港元回购80.1万股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国家发改委:今年东数西算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带动投资已超1900亿元
4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关情况。有记者提问关于“东数西算”的投资建设进展的情况以及投资重点方向的问题,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伟对该提问进行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