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新型职业农民应成职称评定主角
经济日报
党的经济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日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新型人才、职业职称主角文化、农民生态、应成组织振兴。评定这一论述蕴含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深刻规律,其中人才是日报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新型乡风文明、职业职称主角治理有效、农民生活富裕的应成关键要素和基础支撑,也是评定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
近几年,经济农民评职称的新闻被屡次报道。其实,自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以来,已有多个省份开展农民职称评定。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职称评定有刻板印象,认为这只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设置,农民似乎与职称从不搭界。事实上,农业从来都不是零技术门槛的产业。无论是根据节气时令、水肥供给等传统农业生产总结出来的农谚俗语,还是近年来在农业领域日益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都离不开专业技术的支撑。同样的一亩土地、一座温室,在同等的气候和市场条件下,哪个收入会更好,因人而异的技术投入往往起决定性因素。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乡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向着一二三产融合的趋势演进,这对农业生产技术、设备、理念都提出了新要求,最终也是要落到人才上来。因此,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职称评定的主角,既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力水平评价的一次革新之举,也是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项必然的现实需求。
从多地实践看,人才匮乏是目前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挖掘人才、吸引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农民获得职称,用专业技术的评价体系对农业生产赋能,正是一次乡村和人才的“双向奔赴”。一方面体现的是技能价值认同,具有专业化人才服务产业的经济属性;另一方面赋予的是身份价值认同,具有激发人才活力、改变传统观念的文化属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城乡要素流动日益畅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融合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也将随之不断壮大,不仅会有越来越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涌现,一些走出乡村的人才也将回流创业。
(责任编辑:知识)
- 山东化工巨头齐翔腾达控股股东重整未了局:无效担保惹来巨额或有债务
- 游戏主播PDD直播间唱《向天再借五百年》被版权方索赔10万
- 新政实施月余,“千人摇”楼盘创年内新高,西安楼市回暖了?
- 知名市场人士El-Erian:流动性蒸发是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
- 午评:指数集体拉升沪指涨0.7% 物流板块表现活跃
- 一亿网友保卫“雪莲”
- 特斯拉6月产量创历史新高 上海超级工厂已满电运转
- 三大航抛出近300架飞机大订单 民航业奏响复苏“最强音”
- 今年前十月我国酒类及饮料累计出口金额上涨27.1%
- 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河北张家口一女子被警方刑拘
- 风波中的南京银行发布业绩快报:上半年净利润101.5亿元,同比增加20.06%
- 俄卢布结算令扩大至农产品出口,“拱火”全球粮食危机?
- 开放还是封闭?中美给出了不同答案
- 吸金120亿!多家公司逆势布局这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