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系大溃败启示录
炒股就看,茅系权威,大溃专业,败启及时,示录全面,茅系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大溃
文 墨羽枫香
上周末,败启一张茅族三季度业绩表在各大投资群疯狂转发刷屏。示录我想,茅系这背后是大溃无数散户内心无奈与煎熬的真实写照。
在茅系业绩大溃败之前,败启股价早已开始进行了深刻而残酷的示录下杀定价。
比如,茅系茅系最正宗的大溃最大回撤高达47%,、败启、大跌近60%,而、、、、回撤超过70%。如此之深的跌幅,在过去只有08、15年这种大股灾的时候才会有的事了。
还是那句话,股市并不是散户的提款机,而是血淋淋的修罗场。
01
没有一招吃永远
茅系如此暴跌,散户伤痕之深,我们不得不反思其深层次的逻辑。在我看来,这是业绩与估值的惨烈双杀所致,当然更重要的逻辑是估值泡沫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之中出现了大破裂。
在去年2月18日及之前,市场究竟有多么疯狂?
在218拿下历史最高记录的5930.9,超过2015年、2007年的历史大顶。估值PE倍数去到了骇人听闻的17.5倍,远超10年来平均估值中线的12.3倍。
沪深300包含各大行业领域的茅系。这一波疯炒是从2020年3月开始加速的。那时炒的是业绩确定性,进而演化成为内外资机构以及散户极致抱团的疯牛行情。当时很有趣的是,茅系爆发带动指数持续暴涨,而大数个股持续下跌,造就了A股历史从未有过的“牛头熊”行情。
茅台最高的时候70倍,海天味业120倍,比历史均线估值倍数高出太多太多。就连天花板明显,业绩没有成长性和持续性的金龙鱼都被炒到110倍以上。那时的金龙鱼将近8000亿,现在区区2000亿。时至今日,油茅估值仍然不便宜,短短1年多时间挤出泡沫6000亿。
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反应到微观上,就是多数行业业绩增速会下行。而那时,市场根本不管业绩将会恶化的事实,拼死扎堆抱团,造就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白马股“郁金香泡沫”,也催生了一种扎堆炒白马大票赚快钱的策略。
但纵观股市历史,于机构,于个人,永远没有一招吃永远。股市本来就是零和博弈,如果一种策略持续正确,帮大家都赚到钱,谁来承担亏损?当市场交易偏向于一致性策略时,持续时间越长,往往蕴含的风险也就越大。
这次打破疯狂抱团投机的导火索来源于央行在去年2月的精准大收水,打破恶性上涨循环。后来,随着美联储开启暴力加息周期,茅系的估值泡沫呈现加速破裂状态。
有人说,过去认为正确的事情不再正确,不能再以简单昔日的投资策略来预估市场前景。但不管那种投资策略,炒大票、炒小票,炒食品饮料,亦或是炒半导体军工,背后都离不开股票定价最底层的逻辑,即未来现金流之和进行折现的结果。而后者往往被人忽视。
在我看来,有的茅,跌下来,再也回不去了,在合适的时间点止损才是上策,因为基本面逻辑已经完全恶化。而有的茅还可以再回去,但业绩基本面随着经济大潮向下而放缓,回报率也将没有过去那么丰厚,但起码被套牢还有一线解套的希望。
从最底层的定价逻辑看,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对应着各大行业业绩增速放缓,即未来现金流折现结果放缓,那么价值增长放缓,意味着投资难度加大,回报率也将集体走差。这是投资者必须要知道的宏观大背景,想在股市“一夜暴富”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低。
02
政策重要性
政策在未来的投资决策中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宏观考虑因子。它的威力在过去2年中令投资者印象深刻,包括互联网、教育、医疗、房地产等。当然,政策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宏观因素,而是应该归因为股票定价因子上,会打掉整个行业盈利预期与持续性,此前给予高估值的逻辑基础不再,估值体系就会崩塌。
在大的投资决策布局时,要从更大的宏观维度来审视,那些是顺政策的,那些是逆政策的,那些又是不顺不逆的?
在当下时代大背景下,更强调“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理解了这一点,基本也就能判断逆政策的行业:除了教育医疗房地产外,自然还包括银行、券商、财富管理等金融投资行业、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平台等等。这亦是过去2年跌幅非常之深的逻辑之一。
不顺不逆的行业,在我看来,包括白酒、化妆品、猪肉等广大实体性领域。
10月份以来,白酒板块以创速度的方式开启暴力回调。有人拷问到:白酒到底跟中国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与伟大复兴,怎么联系关联起来?反应到市场上就是,白酒不是政策鼓励之行业,该杀。
而在我看来,白酒的暴跌并不是因为政策之托词,而是市场预期白酒在疫情线+经济线之下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在北向资金带动下的暴力杀估值罢了。
白酒确实不是政策鼓励之行业,但也不会是政策抑制之行业。高端白酒更多针对的是富裕个人和商务需求,多消费才是当下振兴经济之良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未来要做大经济内循环战略,消费这驾增长引擎的重要性将会是战略性的。从这个宏观维度看,包括白酒在内的消费行业不会被政策所抑制。
还有暴跌了,有人解释猪肉是民生工程,YY政策会在未来存在被限制扩张的可能性。在我看来,牧原自繁自养模式实现了生猪养殖的工业化突破,养猪成本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未来市场份额占到比较大的时候,将有利于猪周期的平滑以及整个行业养殖成本的下降,其实是有利于消费者的——生猪平均价格下降以及供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当然,这还涉及到企业与农民们利益的平衡。比如牧原在未来几年扩张至1.5亿头之后,要不要继续扩张将由企业来战略决策。但从目前政策上来讲,标准化生猪养殖并不会被抑制。
10月30日的新闻——新修订的畜牧法,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养殖。
(来源:新闻截图)
对于顺政策行业,主要聚焦在“安全”上,包括国防军工、国产替代、高端制造、新能源产业链、大数据等等。
中产业链突飞猛进,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我国能源依赖风险。该行业板块在过去2年演绎了超级行情,吃到了顺政策的超级红利。半导体目前是卡脖子工程最应解决的领域,出台的政策也是非常之多的。但做投资不能只考虑政策,最终落脚点还是归于盈利的增长以及持续性上。
还有一个行业值得提一提——中医药,属于上述提到不那么受政策欢迎的大医药行业另类领域。这次会议明确提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而上一次是“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其实,从2016年开始至今,国家级等文件涉及中医药就高达数十项之多,涵盖顶层设计、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经典名方、注册分类、医保支付、评审体系、国际标准等方面。在我看来,这是另外构建了类似西医的一个庞大的中医药框架,可喜可贺。该行业仍然有可挖掘和配置的价值。
03
尾声
茅系大溃败是一大批机构披着价值投资的外衣进行的疯狂投机行为。但真正的价值投资并不会过时——长期看股票价格一定围绕着价值走的,而股票价值也不复杂,也不神秘,就是未来现金流总和进行折现的结果。
于机构,于个人都是如此,未来单纯扎堆买茅可能并不能带来优秀的投资回报,因为不少茅所在行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未来,投资策略将会分化、分散,一些蓝筹有机会,非蓝筹也会有重大机会。
对于普通散户而言,在未来投资难度更大的背景下,定投宽指数基金将会是比较稳妥的尚佳模式。比如,沪深300指数狂泻40%之后,当前的价位已经跌破2020年3月低点,来到2019年2月的水平。PE估值为10.29倍,位于10年来估值机会值以下。现在,定投布局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当然,在港股可以选择2倍沪深300就更溜了。
时至今日,大A已经回撤至2900点以下,中长期看机会大于风险。茅系也经历了长达1年多时间的挤泡沫,一些茅甚至砸出了黄金坑,实属不易啊。此时此刻,我们无需过分悲观,应把更多精力瞄准在那些能够持续盈利增长、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优秀企业身上。
(责任编辑:百科)
-
本报记者 李中文 窦瀚洋《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第 02 版)8月30日,“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浙江专场举行。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牢记习近平总书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能增强咸味的电子筷子,有望帮助那些需要减少饮食中钠含量的人。这种筷子由明治大学教授Homei Miyashita和饮料巨头麒麟控股联合开发,通过电刺激和戴在手腕上的微型电脑来 ...[详细]
-
工信部回应医疗生活物资供应保障:每日开展生产调度,按日对接需求
4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表示,工信部将从严从实抓好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 ...[详细]
-
“在产业资本和国资面前,再一线的投资机构都有可能被‘撬单’。”曹城聊起了最近的一次遭遇。他就职于北京一家知名双币基金,主要关注新能源赛道,此前在硬科技领域投出的几个项目已经登陆科创板。过去几年,他曾因 ...[详细]
-
今天4月1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层层压实责任 ...[详细]
-
到首任“中国屋面防水大师” 他用十六年的磨砺,锤炼出一身“绝技” 更在五千多个日夜的探索中 闯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 这位胸怀“匠心”的雨虹工匠 钟友良 一起感受他的拳拳匠心 雕琢时光 ...[详细]
-
教育市场?木头姐:ARK将开放大量“未被理解”公司的估值模型
教育市场?木头姐:ARK将开放大量“未被理解”公司的估值模型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木头姐称,这些都是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股票。对于美股科技股而言,有些未盈利的初创公司一直不被投资者理解,“木头姐”准备开放这 ...[详细]
-
新京报讯 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2022年10月出口主要商品量值表显示,今年10月,我国肉类出口金额达110083万元,同比上涨12.7%;前十月累计出口金额为1046452万元,同比上涨12.9%。据 ...[详细]
-
万亿“固收+”市场遇冷:新发规模大减,22只基金跌超20%!机构这些操作让人看不懂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何剑岭 图片来源: 摄图网_400115719_“只有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巴菲特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的“固收+”市场,也是非常贴切的。近几年,在权益市场丰富的结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