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拟自研智能驾驶芯片,欲强补智能化
炒股就看,比亚补智权威,迪拟专业,自研智及时,驾驶全面,芯片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欲强
Long China 50独家|拟自研智能驾驶芯片,比亚补智欲强补智能化
来源:36氪
补上智能化的迪拟短板,比亚迪选择从熟悉的自研智领域入手。
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驾驶比亚迪正计划自主研发智能驾驶专用芯片,芯片该项目由比亚迪半导体团队牵头,欲强已经向设计公司发出需求,比亚补智同时自身也在招募BSP技术团队。迪拟
“如果进度快,自研智年底可以流片。”一位消息人士告诉36氪。BSP是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作用是给芯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提供一个标准的界面。行业人士告诉36氪,从BSP入手,启动芯片研发的情况并不罕见,“芯片不是首要的,可以在开发板上开发BSP,等芯片出来了,再做联调。”
针对上述信息,36氪向比亚迪求证,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比亚迪的半导体团队已经成立近20年,在2020年分拆独立,向深交所提交招股书,谋求上市。在此之前,比亚迪半导体产品主要是IGBT、MCU等电控和工业芯片,智能驾驶芯片和数字座舱芯片尚未涉足。
但随着智能化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阵地,比亚迪的策略显然也在调整。
今年6月8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直言,“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会像在电动化领域一样,将所有核心技术打通,并进行充分验证。”
这个共识在新造车阵营中已被实践。特斯拉,国内的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等,都已经建立起庞大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36氪此前曾多次独家报道,蔚来的智能驾驶团队已经超过800人,且组建了智能驾驶芯片自研团队,目前已经从华为、阿里达摩院等公司广泛招募人才。
而小鹏汽车的策略几乎一致,自研算法团队遍布中美,并且也在两地设立了芯片研发团队,目前正在和芯片公司Marvell合作,推动自身的芯片研发。
今年6月初,比亚迪市值冲突万亿人民币大关,名列全球车企市值第三,也是中国首家万亿市值的车企。这项成绩的取得基于这家公司在电动力领域长年的积累,例如自研自产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混动技术以及半导体等能力,但是在智能化领域,比亚迪的布局稍显滞后。
比亚迪研究院虽然拥有千人规模,但智能化的研发成果更多是车机系统Dilink,而在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仍需借助外力。2021年,比亚迪和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合作,成立了自动驾驶公司,同时期,也和百度、英伟达等公司宣布合作。
“这不是比亚迪的风格。”一位接近比亚迪高层的行业人士向36氪分析,比亚迪一向的偏好就是垂直整合,在智能驾驶上,也不大可能放弃核心技术的掌控权,而从硬件和芯片切入,“正是比亚迪擅长和熟悉的领域,也符合这家公司一惯的打法。”
芯片是智能驾驶系统的底层技术,小米CEO雷军曾表示,硬件工业大量的技术门槛和技术积累,最后都是用芯片形式来体现。市场上虽然已经有可供选择的智能驾驶芯片,但大都为通用芯片或者小算力芯片,并不一定完全满足车企需求。有硬件工程师向36氪评论,芯片自研的一个好处是物尽其用,“可以将性能、稳定性发挥到最佳,相比通用芯片,也能去掉一些用不到的东西,降低成本。”
2022年,比亚迪制定了年销近20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无疑会帮助该公司登顶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榜首,而36氪了解,此后数年,比亚迪都有销量翻番的目标。这是一个激进的市场攫取计划,显然需要更扎实的产品力。
多位行业人士向36氪表示,当下的新能源车正在快速起势,因此,各个细分市场还未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尤其是15万-25万元之间的主流市场,目前只有小鹏汽车、比亚迪等少量玩家,而到2024年,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米汽车等,都会向该价格区间推出车型。激烈的角逐背景下,对每个玩家的产品、技术、市场、渠道能力都会是全方面的考验。
进入万亿市值俱乐部,野心勃勃的比亚迪,显然不会在智能化上落下脚步,从这个视角看,王传福的行动无疑还会加快。
(责任编辑:知识)
- ·京东两千名高管降薪!刘强东打下的“江山”谁能守下来?
- ·Susquehanna:苹果将增加iPhone 14产量 下半年计划生产1亿部
- ·沙特暗示“欧佩克+”或减产,美媒:拜登中东之行“白去了”
- ·韩国刷新世界最低生育率纪录!预计到本世纪末该国人口将减半
- ·哪吒汽车副总裁兼商贸公司总裁周江:智能化技术成汽车产业新竞争点
- ·财报前瞻|大行憧憬外卖行业进入质量发展阶段,美团业绩能否众望所归?
- ·“寒气”侵袭消费电子概念股,手机厂商称年内手机市场跌破3亿部
- ·RIO卖不动了?百润股份2022中报净利大降超40%
- ·本土新增感染者连续七天破两万,精准防控难在哪里?
- ·刘慧、黄明、苟仲文、王伟、许又声,新职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