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大时代来了!
距离2012年家族信托在我国初次尝试已过去十年,家族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信托居民财富高速增长,家族信托业务也获得了越来越多高净值人士的大时代认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家族同时也引得不少金融机构相继入局。
2022年以来,信托家族信托业绩表现更是大时代抢眼。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信登”)数据显示,家族截至2022年1月,信托国内家族信托业务总规模已达3623.8亿元;仅6月份新增家族信托规模达119.95亿元,大时代环比增长63.22%。家族与此同时,信托头部信托的大时代业务规模也在不断地冲刺新的高度,众多金融机构,家族例如银行、信托券商等也相继围绕家族信托业务展开布局。大时代
在家族信托境内发展十周年之际,中国基金报记者在综合梳理行业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还采访到两家今年新增规模超百亿元的信托公司——中航信托和五矿信托。上述两家公司的相关业务负责人针对当下国内家族信托发展情况及其自身的业务亮点向基金报记者进行了分享。
业务发展迅速
近年来逆势增长
我国家族信托业务发展迅速,存续规模从0-1000亿元用了7年,从1000亿元到3500亿元仅用了3年,在信托公司的积极参与下,家族信托业务“蛋糕”越做越大。中国信登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家族信托的存续规模约为3500亿元,同比增长30%。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按照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计算,家族信托年内有很大可能突破4000亿规模。
多家信托公司今年业绩规模达到新高,普益标准研究院研报指出,2020年末,家族信托业务存续规模超100亿元的仅有5家,而截至2021年末,已增长至16家,其中建信信托家族信托业务规模突破800亿元,位居行业首位,并保持了23%的增速;平安信托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增速达68%;除此之外,包括中航信托、华润信托、五矿信托在内的多家公司家族信托业务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
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获悉,中航信托的家族信托整体规模已经超过400亿;五矿信托的家族信托存续管理规模即将突破300亿,并在今年8月落地了行业最大单股票信托,规模高达26亿,上述两家信托公司业务排名均已跻身行业领先水平。
在今年市场行情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家族信托业务规模为何还能保持较好的增长?
从家族信托自身的特点来看,中航信托业务负责人向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家族信托能够助力家族财富和家族企业的稳定传承,减少代际传承摩擦和损耗,构建长效的家族治理和利益分配机制,稳定家族企业发展局面,以此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疫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触发因素,尤其进入后疫情时代,高净值人群对于“保证财富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财富传承工具的家族信托业务越来越受欢迎。
五矿信托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基金报,经过10年的发展,承载家族信托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监管环境和法治环境等都渐趋成熟,高净值客户对于家族信托的认知度、接受度都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疫情之后,更让这部分人群意识到了突发事件对于财富影响的不可预期性,提前规划对于财富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纷纷入局
除信托公司外,已经有不少金融机构在着力发展家族信托业务,行业内已涌现出规模较大、业务较成熟的头部公司在领跑引航。
记者梳理上市银行2022年中报发现,上半年家族信托管理规模已突破千亿,今年上半年的新增管理规模超过2021年全年;家族信托顾问业务资金类管理规模截至今年六月底为 777.39亿元,较上年末新增92.29亿元;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信托上半年新设立规模316.47亿元,同比增长超57%。
2012年平安集团子公司平安信托成立了国内首单家族信托,拉开了家族信托在国内本土化进程的帷幕。平安私人银行调研显示,家族信托在具有不同特征的被调研者心中都是首选的家族财富传承工具,具有风险隔离、个性化传承、激励约束后代等积极功能。同时,家族信托还可以和慈善安排结合,以实现家族精神、家风的传承。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平安银行私人银行获悉,近年来,平安私人银行携手平安信托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持续创新,并在2022年联合推出双被保人保单可装入的家族信托,即一份终身寿险合同里可以有两位被保险人。同时,平安私人银行升级推出“平安家族办公室”,包括财务规划、家族战略、家族治理、专业咨询四大板块,涵盖投融资服务、家族成员发展规划、家族企业战略规划、家族宪章、家风传承等特色服务。
此外,记者注意到多份银行的半年报都公布了与家族信托相关的业务布局。在半年报中提到,以保险金信托服务满足客户长期保障及财富传承需求,带动大额保单协同发展,促进家族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提速。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在进一步丰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投资产品的同时,强化客户资产配置,大力推进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慈善信托业务,以满足私人银行客户财富传承等方面的需求。
信托行业今年也迎来很多“新入局者”,多家券商今年宣布布局家族信托领域。今年3月,瑞银证券成为第一家面向境内高净值客户推出家族信托信息资讯服务等相关方案的国内外资券商。8月22日,长安国际信托表示与签署家族信托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家族信托相关业务展开全面合作。
五矿信托的业务负责人对此表示:“家族信托作为国内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蓝海,受到了信托、保险、银行、券商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共同重视,尤其在市场行情不佳、其他业务拓展难度加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纷纷将家族信托作为重要业务发力点。”
寻找业务新亮点
立足长久服务
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在年初全国信托工作会议上,银保监会提出将信托业务划分为三大类——即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邢成此前在《保险报》上刊登文章指出:“新的信托分类不仅是对资管新规文件精神的落实,更是对信托业务转型方向和监管思路的再次确认,对信托公司业务开展新一轮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中航信托业务负责人告诉基金报,今年一季度,中航信托落地的慈善信托项目占全行业的60%,同时和私人银行部落地了定制型慈善信托“君子伙伴·瑞泉慈善信托”,为永续型开放式慈善信托,面向工银私人银行客户长期开放,客户可以个人、企业、家族信托等多种方式加入该慈善信托,实现家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双传承。
在家族信托业务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上,五矿信托在基金报采访时提到了9月份由五矿信托家族办公室成立的行业首个艺术品资产传承信托。据介绍,该单是国内重量级艺术家在其百岁寿辰之际设立的以艺术品传承为主要目的的财富传承信托,助力艺术史研究与博物馆实践,实现家族艺术财富资产和文化血脉的代际流传,并积极促进家族信托受众群体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目前来看,我国家族信托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根据《中国信托行业市场前瞻与转型策略分析报告》预计,在未来的5-10年,我国家族企业将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家族传承潮,超过300万家私营企业将在未来3-8年面对接班人的问题,预计传承的财富价值为4-7万亿元。
对于家族信托业务的未来规划,五矿信托表示,不仅要规模继续放量增长,广开渠道合作之路,深挖财富自营客户需求,还要立足长久期服务,加大运营管理能力提升。通过科技赋能、精细化管理、基础设施搭建等措施,切实保障家族信托有序运行。
来源:中国基金报
(责任编辑:探索)
-
媒体称OPEC考虑增产至多50万桶/日,沙特否认,油价过山车
据媒体报道,沙特和其他OPEC成员国考虑增产至多50万桶/日。油价应声暴跌,一度跌6%。不过此后沙特否认相关报道,沙特能源大臣表示,目前每天减产200万桶的做法将持续到2023年底,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进 ...[详细]
-
东原仁知服务今日早间披露发售价及配售结果,公司发售价定为每股11.9港元,共拟发行1666.67万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预计于4月29日上市。公司今日暗盘涨近4%,报价12.34 ...[详细]
-
【环球网报道】据法新社消息,克里姆林宫当地时间28日表示,西方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对欧洲安全构成危险。“克里姆林宫: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威胁欧洲安全,”法新社以此为题的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告 ...[详细]
-
4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昨日批评中方尚未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她还说中国要是拒绝按规矩办事就会难以继续变成大国。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汪文斌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原文标题:新加坡警方称正在调查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据新加坡警方声明,新加坡警方表示正在调查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一天前新加坡 ...[详细]
-
中消协梳理“新”消费五大问题!视频平台普遍有这个“霸王”条款
受到关注智能产品安全问题❶ 智能家电产品质量良莠不齐;❷ 部分智能家电产品缺乏相应标准,不同品牌产品之间互联互通受限;❸ 智能产品、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升级频繁,部分产品因升级导致故障或性能下降;❹ 新能 ...[详细]
-
绿茶餐厅,也曾是网红。2008年,开青年旅舍的王勤松在杭州开了第一家店,融合全国各地菜系、高性价比让绿茶餐厅大获成功,次年被大众点评网评为“2009年度最受欢迎餐厅TOP50”,2010、2011年北 ...[详细]
-
中国结算:4月29日起,将股票交易过户费总体下调50%,即股票交易过户费由现行沪深市场A股按照成交金额0.02‰、北京市场A股和挂牌公司股份按照成交金额0.025‰双向收取,统一下调为按照成交金额0.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陈雨康近期大宗商品市场呈现“内强外弱”行情:一方面,与国内需求密切相关的“黑色系”商品表现强势,石期货在11月的涨幅超过20%;另一方面 ...[详细]
-
多措并举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是构建企业标准排行榜的前提,构建企业标准排行榜是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基础,没有完整的企业标准数据就难以开展标准对比评价,就难以形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