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比亚迪、长城:千亿营收背后,消失的利润
作 者丨杜巧梅
编 辑丨张明艳
“我们不想被世界颠覆,吉利就必须超前布局”。比亚
面对缺芯少电、迪长加速转型的城千中国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新年寄语中定调吉利未来的亿营发展方向。
2021年,收背失中国新能源汽车迎来风口、后消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利润同时,科技巨头躬身入局、吉利蔚小理正在崛起,比亚汽车市场的迪长竞争格局也在进一步分化,以吉利、城千长城、亿营比亚迪为代表的收背失自主龙头车企,在多重挑战与压力下,后消扛住了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依然保持了正向增长的韧性。
数据显示,2021年,累计销售汽车132.8万辆(包含50%股权的合营公司领克),同比小幅增长1%,连续第5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市占率升至6.4%;长城汽车全年销量128.1万辆,同比增长14.79%,而得益于中国汽车品牌整体出口形势的向好,2021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达13.99万辆,同比增长102.98%;在新能源领域领跑的比亚迪,2021年新车销售73万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37万辆,同比增长231.6%,销量占比超过80%。
得益于新车销量的增产品结构的调整,2021年,吉利、长城、比亚迪三家民营车企汽车业务纷纷实现了营收破千亿,并分别实现10.3%、32.04%和33.93%的同比正增长。
不过,高速增长的营收背后,难掩三家民营车企在发展过程中的隐忧和挑战。
“汽车市场由增量向存量时代转变,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躺赢时代结束了,淘汰赛已然开启,企业的容错空间大幅缩小,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断崖式下跌。”长城汽车在2021年财报中表示。
消失的利润
2021年,比亚迪以2161亿元的总营收位居三家民营车企之首。不过,在比亚迪的总营收中,与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相关的收入约1124.89亿元,同比增长33.93%;就汽车业务来看,长城汽车则以1364亿元的营收排名第一。
不过,2021年销量最高的吉利汽车,全年营业收入为1016亿元,排名第三。这也是吉利自2018年之后再次实现营收破千亿。2018-2020年,吉利汽车营收分别为1066亿元、974亿元和921亿元。
从增速来看,比亚迪与汽车相关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3.93%,排名第一;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以32.04%、10.3%的增速位列二、三。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增长的营收背后,其净利润并未与之保持一致。三家企业中,仅有长城汽车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但增速不及营收;比亚迪和吉利汽车的净利润则为负增长。
2021年,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为67.26亿元,创下近五年新高,不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长城汽车净利润为42.03亿元,同比增长9.55%。此外,2021年,长城汽车还收到了16.27亿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相比之下,比亚迪和吉利净利润为负增长,分别同比下滑28.08%和21.9%。
其中,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同比下滑28.8%,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2.63亿元,扣除政府补贴后,比亚迪的净利润不足10亿元。
吉利全年净利润为43.53亿,同比下滑21.9%,这也是吉利净利润连续第三年下滑,但下滑的幅度有所收窄。此前的2019年和2020年,吉利净利润分别为81.90亿元、55.34亿元,分别下滑34.76%、32.43%。
在业绩发布会上,吉利并未对此情况进行具体说明,却也坦言,由于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去年的财务表现低于管理层原先预期。
从毛利率来看,长城汽车的毛利率在2013年时达到28.61%的高点后逐年下降,2021年长城汽车毛利率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至16.16%,达到近10年的最低点。长城汽车表示,毛利率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依据监管规定将运输费用计入成本所致。
同样,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7.81%至17.39%。其中,2021年上半年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9.5%,下半年继续下滑至16.2%,与2020年下半年相比下滑近10%。
相较而言,吉利汽车2021年毛利率达到17.14%,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也是三家车企中,唯一一家实现毛利率正增长的企业。
与、、等新造车企业相比,其毛利率数字相对较低。数据显示,特斯拉2021年毛利率约30%,蔚来、理想的毛利率也已突破20%。
但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吉利、长城、比亚迪正在加快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55.2亿元、90.7亿元和106.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76.05%和24.2%,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1%、6.65%和4.92%。
此外,2021年,三家企业的产品结构正在逐步改善,2021年,长城汽车整体平均单车售价已超过10.6万元,2022年1-2月,长城汽车15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15.5%,智能化车型占比提升至88.1%;吉利汽车平均单车收入同比增长9%,达8.7万元;据威尔森数据显示,比亚迪乘用车的单车均价已突破15万元。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步扩大,以燃油车为主的吉利和长城面临新能源转型的巨大挑战。在吉利132.8万辆的总销量中,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只有10万辆,仅占总销量的7.5%;长城汽车128万辆的总销量中,新能源车销量13.7万辆,占比仅为10%。
与此同时,2022年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一旦政府补贴结束,来自政府补贴方面的收入将瞬间归零,加上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其盈利能力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此前,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面临原材料涨价等现实困境,欧拉黑猫、白猫车型目前已经停止接单。
比亚迪也因成本端的上游原材料的涨价导致毛利率下滑。
寻求增长点
“消失的利润”背后,车企也在寻求突破。
2021年,吉利的科技版图不断扩张,2021年1月,吉利汽车与、富士康分别成立合资公司,并开放浩瀚架构;3月,吉利推出全新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极氪并开启批量交付;9月,面对华为等手机厂商前赴后继地下场造车,吉利反向跨界,宣布正式进军手机领域。
虽然去年业绩表现不及预期,但对于今年吉利依然充满信心,并在年初立下年销量165万辆的目标。新能源方面,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今年将继续在纯电、超级电混、醇电混动、换电等赛道全面发力。其中,极氪将冲击全年7万辆的销量目标,并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6款全新产品。
据了解,极氪汽车3月交付1795辆极氪001,环比下滑38.5%;自2021年10月23日开始交付,极氪累计交付量达到14248辆,月均交付在2800辆左右,表现并不算亮眼。
不过,极氪汽车表示,3月交付量下滑主要是受到疫情与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预计4月交付量明显回升。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研发平台“技术反哺”上市公司。目前,技术授权收入已成为吉利汽车新的利润增长点。财报显示,2021年,吉利汽车在技术授权和研发服务的收入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245.3%。其中,技术授权获得的收入为12.75亿元,同比增长125%,合作企业主要包括、百度、富士康等。
招商证券研报称,吉利凭借研发平台化优势及广泛的战略合作,技术输出成为新的收入来源,管理层预期未来几年或增加近百亿元收入。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吉利的技术服务收入前景广阔,拥有“无穷”的赚钱潜力,以保障其高质量发展。
长城汽车则继续按照智能化与高端化的路线前进。
今年1-2月,长城汽车15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15.5%,智能化车型占比提升至88.1%。同时,长城汽车在魏牌上持续发力,并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沙龙汽车,高端品牌有望拉升长城汽车的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
据投资者透露,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日前的业绩会上表示,长城汽车未来在量和利的权衡中坚定追求利润。2022年,长城汽车将咬定超过82亿元的利润目标不放松。
此外,2022年,长城汽车将推动产品从基础需求向带有价值观的精神需求转变,从全生命周期链条打造产品。
“汽车的竞争格局不一定会更集中,有些品牌会占据细分小市场,甚至有些小市场的代工模式可能会存活下来。电动车初期是一个品类,但是一旦量大就会出现越野电动车、机甲类、复古类电动车或者跑车,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消费的多元化。”魏建军指出,长城毛利率和盈利能力的优势来自于品类创新的领先性,也就是挖掘细分需求,按照“小众即大众”的路线推进。
此外,针对外界关注的与宝马集团合资的光束汽车,长城汽车在2021年财报中称,张家港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
不过,魏建军也指出,在渠道上,长城汽车与新势力相比还有差距,未来长城渠道都要彻底变革。
而长城汽车距离400万年销量和6000亿营收的战略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新能源转型最快的比亚迪,2022年则着力推动品牌的高端化。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了60万辆,增长率达到218%,高于整个新能源行业的160%,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95%,已经实现了新能源的转型。资本和投资者非常青睐新能源赛道,所以即便是传统车企,但比亚迪市值依然明显高于其他企业。”3月30日,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创新中心研究员张翔在解读比亚迪财报时表示。
“一个是腾势品牌,定位在30-50万元区间,在2022到2023年陆续推出3款纯电多用途车新车型,包括MPV和SUV;另一个是全新的新能源高端品牌,定位在50-100万元价格区间。”比亚迪方面表示,未来,比亚迪汽车业务将由王朝网、海洋网、腾势及高端品牌四个版块构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卖车以外,比亚迪也在培育新的增长点。
据了解,去年4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表示已开始向全行业外供刀片电池;比亚迪e平台3.0也已经和奔驰、丰田、等开展合作。
“2022年,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将进入更加密集活跃的阶段,汽车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变局。”李书福在新年致辞中表示。
面向2022甚至更长远的未来,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还未完全消除,以5G、AI、云计算、大数据、通信设备等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早已开始,长城、吉利、比亚迪,三家营收超千亿的民营车企,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焦点)
-
来源:国是直通车23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正式对外公布。中国房地产金融政策密集释放利好信号。其中提出六大方面、16条!一、保持 ...[详细]
-
周四,比特币一度触及24000美元的水平,达到关键技术水平,并在1月的上涨基础上延续趋势。此前一天,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上调了25个基点,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出,反通胀进程已经开始,这安抚了押注通胀下降的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任世碧春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迎来兔年“开门红”,三大股指集体收涨,但此后指数走势出现分化,整体呈震荡整理态势,北向资金持 ...[详细]
-
美容店广告疑将未脱毛女性比作猩猩?紧急回应来了!中国妇女报发声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视频截图网友晒出的海报显示,两位身材姣好、身着比基尼的女性,牵手一只大猩猩高高跃起;另一张海报中,身材姣好的女性和猩猩穿着同一条裙子,而前者自信秀出自己的腋下站在门内,猩猩则站在门外 ...[详细]
-
新能源车出口暴涨9成!车企遇运力“拦路虎”:一船难求,排队要等2个月
今年前10个月,我汽车出口量达49.9万辆,同比增长96.7%。“太忙了。现在我们每个月接到的新能源汽车订单差不多40-50个标准集装箱,每个箱可以装3辆车。”11月19日,上海港某货运企业代理张雯化 ...[详细]
-
苹果第一财季iPad营收93.96亿美元:同比增29.6%,超分析师预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3日早间消息,公司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3财年第一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一财季净营收为1171.5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239.45亿美元相比下降5%,这是该公司自 ...[详细]
-
“拿着2000元的购物卡,本想好好消费一番,却被告知有支付限制,几乎什么都买不了,那我还办这个卡干什么?”今年春节前,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林琳来到家附近的一所大型商超,选了一大堆年货,在结账时却发现大部分 ...[详细]
-
退市新规显威 沪市*ST辅仁、*ST西源等多家风险公司锁定退市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近日,沪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提示退市风险,部分公司因业绩预告事项收到问询函。600260)则预计成为今年首个“1元退市股”。作为资本市场的 ...[详细]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三大突破
每经记者 李星 每经编辑 裴健如 “近几年来,我汽车技术实力明显增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产业规模化逐步扩大。”11月23日,在由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猎车榜以“电动智能下半场的 ...[详细]
-
“四冠王”基金首秀平平 去年四季度跑输基准【深圳商报讯】记者詹钰叶)由曾经的“四冠王”赵诣担任基金经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披露了2022年四季报,这也是星光熠熠的泉果基金成立以来披露的首份公募季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