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这十年】“健康中国”之下,商业健康险步入黄金时代!丨金融新未来
本文由新浪财经、健康中国A智慧保联合出品
文丨智慧君
十八大以来,中国我国把人民健康作为优先发展战略,保险步入并提出“健康中国”的下商宏伟目标。
何为“健康中国”?业健围绕这一国家战略主题,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将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具体有两大着力点,一方面是惠及全人群,使之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能负担的健康服务;另一方面要覆盖人民全生命周期,即能够根据不同生命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强化干预,实现全流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规划中,保险被摆在重要位置。《纲要》特别提出,我国将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商业健康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基于这样的顶层设计,多年来保险业积极参与国家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践行“健康中国”战略。通过搭乘“健康中国”的东风,我国商业健康险也步入了发展快车道,迎来“黄金时代”。
一直以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被视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核心抓手,在此背景下,作为风险管理领域的“专家”,商业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深化医改。
回望近十年来保险业参与深化医改历程,不得不提2012年大病保险制度的实施。彼时,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险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对于保险业来说,尽管参与大病保险承办是一项保本微利的业务,但长期来看却为行业探索社商融合模式提供了一片“试验田”,上升至国家战略维度,当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因此,大病保险制度落地后很快得到了保险业的积极响应,从实际效果看,保险公司通过发挥精算定价、风险控制等专业能力,有效提升了大病保险服务质量。与此同时,保险业以实际行动减轻了困难人群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的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大病保险覆盖范围已达12.2亿城乡群众。
除积极参与大病保险承办工作外,伴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保险业在参与基本医保经办、医保控费方面,也贡献了诸多智慧与力量。
如在推动医保经办体制改革上,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就提出,鼓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医疗保障管理服务;2020年1月,银保监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提供优质服务;2021年,国务院在《关于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的意见》中再度重申“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经办服务”。
基于上述政策框架,保险业对医保经办服务展开了深入实践,通过引入智能审核系统、参与付费方式改革等方式,显著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助力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如果说,保险业积极参与各地大病保险、基本医保的承办、经办工作,是对社商融合模式的前期探索,那么近年来席卷全国百城的现象级产品“惠民保”,则是对社商融合模式的落地实践。
众所周知,自2020年惠民保进入大众视野后,其凭借着投保低门槛、高保额、价格亲民的优势,迅速抓住了健康险下沉市场。同时,各地区政府也期望借助惠民保项目,提升当地百姓的健康风险保障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据《2022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已有27个省份推出200余款惠民保产品,参保人数总计达1.4亿人,总保费收入已超140亿元。
进入2022年,惠民保火热势头不减。有行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旬,已有22省63地相继推出94款惠民保产品,覆盖超2500万人次。此外,作为爆款产品的“沪惠保”也于近期全新升级归来、开放投保。据悉,截至6月末,“沪惠保”2022版投保人数已突破500万人。
作为一种创新型健康险,尽管专业人士对惠民保长远发展存在可持续性不足、易陷入“死亡螺旋”等担忧,但市场普遍认可惠民保带来的社会价值更为可观。
实践证明,通过对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险的衔接,惠民保可以有效减轻医保基金支出负担,提升百姓的健康保障意识。此外,从健康险创新发展的角度看,推广惠民保也能够激发险企的创,例如可以通过惠民保项目积累更多客户数据,以便为日后开发针对带病、慢病及罕见病人群的专属产品提供参考依据;可以将健康管理服务嵌入惠民保项目,降低赔付成本等。
而为保证惠民保产品可持续发展,监管层面也在强化引导,今年年初,银保监会最新下发的《关于印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就特别强调,要保证城市定制医疗项目的可持续性,并在产品设计、宣传、提升参保率以及拓宽筹资来源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各地政府、行业监管组织、保险公司及第三方平台的共同推动努力下,惠民保将会朝着更加专业、良性的方向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人心,国民健康保障需求的逐步释放,近年来,商业健康险也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达8447亿元,较2011年末的691.72亿元,十年间增长了11.21倍。
不得不说的是,商业健康险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险,有利于与基本医疗保险形成合力,夯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016年1月,为推进健康险市场发展,国家还为其引入税优政策,启动税优健康险试点,并在一年多后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2020年,银保监会等13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又提出,“要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当然,除了国家及监管政策的强力支持外,商业健康险高增长的背后也有赖于重疾险、百万医疗以及上述惠民保产品取得了较好发展。
在各类健康险中,重疾险无疑是最重要的险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重疾险的总保费收入由2016年末的1528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4574.6亿元,目前已占据健康险市场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为紧跟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2020年1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还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完成了重疾定义修订工作,构建了重大疾病分级体系,首度引入轻度疾病定义;增加病种数量,适度扩展了保障范围;扩展疾病定义范围,优化定义内涵等。在此基础上,2021年2月起,依据重疾新定义设计的新版重疾险产品也相继登场。
从某种意义上看,保费价格偏高的重疾险,更多满足了中产阶级人群的健康保障需要,而2015年起,以众安、泰康等为首的保险公司创新推出的百万医疗险,才有效填补了普惠型健康险的空白。在惠民保尚未大范围铺开之前,百万医疗险一度成为保险市场的网红产品。
而今,为了与惠民保形成差异化竞争,各大险企也积极对百万医疗险进行升级迭代,如开发可长期保证续保的长期医疗险、增加特需医疗责任、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等。
总体来看,多年来,保险机构通过不断创新、丰富健康险产品,有效助力国家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此服务“健康中国”。
在提升国民健康保障水平方面,保险不仅可以发挥经济补偿功能,作为社会资源的“连接器”,近年来大批保险机构也通过布局健康、医疗生态,构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试水管理式医疗。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特别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管理式医疗试点,建立健康管理组织,提供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医疗服务、长期照护等服务。
从实践经验上看,头部险企已走在市场前列。如就率先提出打造平安版HMO,依托其自建的超4.8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为用户提供音视频医疗咨询、门诊预约协助等全流程服务。
此外,也携手瑞金医院、红杉中国打造了线上家庭医生服务品牌“太医管家”,据悉,目前“太医管家”注册用户数量已超100万人。与之相似的还有众安保险,公司通过旗下互联网医院与相关药品、健康管理公司展开协同合作,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为提升客户的健康管理服务体验,形成“线上+线下”的闭环医疗生态,近几年来,资本实力较强的险企也在加码扩充线下医疗资源。
如此前中国平安斥巨资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其核心意图便是看中了以北大国际医院、北大医疗康复医院为代表的实体医疗资源。今年1月,太保集团与瑞金医院合作建设的上海广慈医院也正式投入试运行。相较之下,泰康保险布局实体医院的动作更早,2015年,泰康就在江苏落地了首个险资办医项目——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以此为基础,泰康正在全国布局五大医学中心。
在市场人士看来,各大保险机构发力健康管理服务、试水管理式医疗,一方面可以提高客户黏性,巩固主营业务的“护城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在事前、事中环节改善客户的健康状况,达到赔付端降本控费的目的。
结 语
不难看出,商业健康险的创新发展紧紧贴合了建设“健康中国”的两个着力点,即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在立足全人群方面,惠民保、百万医疗等健康险产品起到了“普惠”的作用,而险企探索的健康管理服务则担负起覆盖国民全生命周期,落实以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的使命。
随着保险意识的强化、健康意识的提升、养老产业的完善,商业健康险必将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综合)
-
美媒:国际足联手机移动端程序出问题 部分球迷只得用手写纸质门票入场
参考消息网11月23日报道 据美联社卡塔尔多哈报道,当地时间22日,国际足联的移动应用程序连续第二天出现问题,又有数百名在卡塔尔的球迷难以找回数字门票,一些球迷被提供了进入世界杯赛场的手写纸质票。报道 ...[详细]
-
“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杭州将于8月26日20时开始发放2022年第一期暑期数字消费券,发放总额为1亿元,共200万个券包。申领对象全体在杭人员包括域外来杭人员)。申领方式消费者可从支付宝首页专区 ...[详细]
-
六年前收购突然“踩雷”,冠昊生物业绩恶化,还陷入亿元诉讼纠纷
6年前收购带来的“隐雷”今年引爆,受此影响,生物医疗企业冠昊生物300238.SZ)上半年业绩恶化。8月25日晚间,冠昊生物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同比减少22.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Wind万得8月23日周二)在连续大涨4天之后冲破109关口,重返20年高位。此前美联储另一名官员在本周重要的杰克逊霍尔研讨会之前暗示,可 ...[详细]
-
央行:8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
2022年8月中期借贷便利开展情况2022年8月,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 ...[详细]
-
索赔2.1亿!李小龙女儿诉真功夫案今开庭,被告品牌LOGO已更改
来源:华夏时报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新增开庭公告,原告为Bruce Lee Enterprises,LLC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被告为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真功夫 ...[详细]
-
瑞银:欧元区已进入能源价格飙升引发的“浅”衰退,此次衰退将持续至年底
彭博8月25日报道,瑞银经济学家表示,区已经进入了能源价格飙升引发的“浅”衰退,且此次衰退将持续至年底。瑞银分析师周四在给客户的报告中预测,19国组成的欧元区经济体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将分别萎缩0.1%和 ...[详细]
-
国家文物局答每经问: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免费开放率91%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8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 ...[详细]
-
11月15日,安徽淮南的杨维云在家里打开了直播间,给她的粉丝们教拼音、识字。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杨维云在镜头面前滔滔不绝,声音洪亮,用笔有力,不时还会随着拼音的声调做出手势,很难想象,这是个已经73岁 ...[详细]
-
丽年国际发盈喜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不少于30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09918)发布公告,该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预期将取得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不少于300万港元,而2021年同期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约790万港元。溢利增加乃主要由于2022年上半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