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惊!新增的两家城商行竟亏损,一家亏47亿,一家亏12亿

发帖时间:2025-07-05 23:23:44

伴随着中小银行“报团取暖”的惊新家亏大趋势,近年来,城商我国城商行的行竟数量持续递减。

此前,亏损亏亿蒙商银行、惊新家亏四川银行、城商山西银行与辽沈银行四家城商行通过新设合并、行竟兼并重组等方式“浴火重生”,亏损亏亿而山西银行与辽沈银行却处于全年亏损状态。惊新家亏

山西银行:合并5家城商行 全年亏损47亿

公开资料显示,城商山西银行是行竟在大同银行、长治银行、亏损亏亿晋城银行、惊新家亏晋中银行和阳泉市商业银行等5家城商行的城商基础上于2021年4月合并而成,其注册资本达到239.96亿(山西发行153亿元地方专项债进行注资),行竟原晋商银行副行长高计亮任董事长。

从山西银行2021年发布的财报来看,该行全年实现营收27.05亿元,但净亏损达46.73亿元,经营情况并不理想。

截至2021年底,山西银行总资产达2961.82亿元,股本为239.96亿元,存款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4.51%和54.50%,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29%和151.14%,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7%和10.20%。

截至2022年3月底,山西银行总资产、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分别降至2855亿元、2661亿元和194亿元,较年初分别下降3.61%、3.68%和2.63%。

虽然山西银行并没有披露关注贷款率等指标,但从山西银行成立的背景及财务指标来看,其问题贷款率(关注+不良)可能会比较高。

同时,由于冗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山西银行对于其他五家银行的合并,更多的是为了化解山西当地的金融风险。2021年,山西银行通过清收、转让、重组等方式累计化解风险资产125.99亿元,占其总资产的比例高达4.20%;2021年,山西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达到41.27亿元,补提减值准备达4815亿元,拨备前利润为9.75亿元。

如果考虑到山西银行高达3.29%的不良贷款率和低至151.14%的拨备覆盖率,则会发现山西银行目前正在主动处置历史遗留问题,而后续两年可能也均要为解决历史包袱而努力,这方面和之前的锦州银行、蒙商银行比较相似。

目前,山西银行已省属国企化,其余股东则为被合并5家城商行的主要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山西省财政厅实际控制的融金兴晋(持股63.76%),大同市国资委控股的大同经建投(持股3.272%)为原大同银行第一大股东,广东奥马电器(持股0.8971%)为原长治银行第一大股东、青岛富豪王清涛实控的中融新大集团(持股1.7335%)为原晋城银行为第一大股东,山西聚源煤化(持股为1.1506%)、山西中正实业集团(持股0.8299%)、厦门育哲集团(持股0.8114%)、青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持股0.7913%)、上海漫道投资(持股0.7427%)和(持股0.7362%)则均为原晋城银行股东。

辽沈银行:历史问题严重 全年亏损12亿

辽沈银行成立于2021年6月7日,是由辽阳银行与营口沿海银行合并而来,注册资本 200 亿元。官网显示,辽沈银行的成立是辽宁省推进实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举措。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辽沈银行的总资产为2250.13亿元。经营情况方面,年报显示,辽沈银行2021年的营业收入为-4.7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呈双负数。利息净收入通常在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辽沈银行高达14.06亿元的利息净亏损,注定其营收情况不会太好。

虽然辽沈银行在年报中解释原因表示:“主要是息差倒挂导致。”但是,辽沈银行营收的另一大主要来源“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样为负,亏损额达1093.79万元。

辽沈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样面临较大压力。截至2021年末,辽沈银行合并口径的不良贷款率高达6.02%。已经超过了监管对于商业银行最高不良率的上限要求。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第十九条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对信贷类资产进行分类,并按五级分类口径对信贷类资产的质量进行评估,财务重组后应将不良贷款比例持续控制在5%以下。”

该行在财报中也坦言,“其不良贷款质量存在压力,截至2021年末,逾期贷款达到20.18亿元。”

此外,辽沈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来看,贷款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仅有9.53%,非标投资占其总资产的比例高达64.43%、定期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高达82.63%。

可见,辽沈银行是背负历史包袱成立的,其后续若干年仍将处于解决当前困境和化解历史包袱的过程中,如扭亏为盈、化解问题资产、改变定期存款占比较高(高达82.63%)和个人客户存款占比较大(高达83.71%)等。

(来源:行长助手)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