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一工程”示范基地见闻
新华社长沙8月1日电 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一工程”示范基地见闻
新华社记者周勉
这一季早稻,三一工程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种粮大户段照获得两个丰收:一个是湖南产量,一个是杂交中心技能。
欧江岔镇是水稻示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一工程”示范基地之一。“三一工程”全称为“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研究由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并设计具体实施路线。基地见闻
欧江岔镇基地共计2168亩,三一工程涉及400多户当地农民。湖南段照不仅是杂交中心其中面积最大的一户,也是水稻示范“试验田”的“田间管家”。
今年7月12日,研究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对这个基地的基地见闻早稻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43公斤。三一工程“这个产量是湖南按照专家们的方法,由我们亲手种出来的杂交中心。”段照介绍,“同样的品种,比我们按自己以前的方法来种,每亩至少多产120公斤。”
记者在这里看到,不少种粮大户的粮仓里,整齐堆放着刚刚收获完毕的早稻稻谷。农田里,工人们正开着插秧机,按照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供的技术规程,移栽新一季晚稻。一列列秧苗笔直规整,在阳光下呈现出鲜嫩的绿色。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是“三一工程”的主要负责人,他每隔半个月就会到基地的田里详细记录有关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农户们种植。
欧江岔镇共有30多位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次李建武过来,大家都会聚在一起热烈讨论、积极交流。50岁的农户陈云共有水稻300亩,过去一直种植常规稻,亩产约450公斤。今年,他参与“三一工程”示范种植后,收获很大,决定明年尝试杂交稻,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亩产550公斤。
作为“90后”新农人,段照热衷尝试新品种、新技能,这次跟着李建武一起学习的经历,让他对精耕细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因为要忙于生产,我们自己没有办法拿出太多时间来搞试验,这次参与‘三一工程’,不仅学到了很多技能,也解决了很多以前的困惑。”段照说。
(责任编辑:知识)
- 工信部叶猛:工业软件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高性能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底线,是必选项
- 临港将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未来这些创新保险将落地
- 专访张海鹏:校外培训监管立法要建立“四张清单” 确保公益性同时保留弹性
- 工银文体产业A:袁芳突然离任,要赎回基金吗?
- 通用与福特申请于美国部署无方向盘自动驾驶汽车
- 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 上半年净利润超2.8亿元,泡泡玛特王宁:从危机中寻找机会
- 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合计已达23097亿元!一图了解哪些行业企业受益
- 光伏全年装机预期调高,而技术变革才是市场关注焦点
- 上海新能源汽车消费快速反弹,消费者蜂拥到店,整车生产与供应链全面恢复
- 中欧班列里程碑 对外合作新征程
- 雨枫:价值投资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它可能不适用于99%的人
- 降息窗口已关闭?丁爽:但融资利率仍继续下行